本周一开始施行的《广州市电动自行车办理规则》,对车辆的停放、充电作出清晰要求。在修建物的公共门厅、分散通道、楼梯间等室内场所停放电动自行车,带着电动自行车以及蓄电池进入电梯轿厢等行为,均被列入阻止清单。
新规施行后,记者造访了楼盘小区、老旧小区、城中村。楼盘小区遍及办理有力,大多阻止电动自行车进入;城中村依据办理方针和本钱“八仙过海”,既有投入许多人力避免电动自行车入村停放,也有密布布设充电站防备车辆入户充电。在采访中,记者发现仍有“漏网之鱼”,存在楼梯间泊车等违规现象,办理力度和居民安全意识都有待提高。
楼盘小区:
遍及禁入电动自行车,居民自觉性较高
楼盘小区由于大多在进口处有保安岗,内部路途更宽阔且有条理,居民的合作度也更高,关于电动自行车的办理更有力,也更简单施行。
在海珠区的英雄花园,记者看到一切电动自行车都停在小区进口大门外,哪怕是送外卖的骑手,也自觉泊车再步行入内。记者造访时正值放学时刻,许多小孩在小区花园游玩。“咱们小区从建立之初就不答应电动自行车进入了,由于里边有许多白叟家和小朋友活动,业主们都现已构成一致。”小区保安说。
“这一带大部分楼盘小区都不让电动自行车进,邻近只要南洲花苑能够。”一位外卖骑手说。记者随后来到南洲花苑,这个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小区,外观现已颇有些老旧,电动自行车的确能够自在进出。得益于小区内设置了许多泊车位,而且居民们十分自觉,记者看到车辆都是“乖乖”停在指定方位,不越出安全通道界限。
“咱们小区产生过电动自行车起火事情,来了不止一辆消防车,视频还上了交际媒体。自此之后,物业进一步加强办理,现在一切车辆都是停在小区门外。”富力千禧花园的李先生奉告记者,业主们“见过鬼都怕黑”,尔后都合作办理,不敢造次。
城中村:
避免车辆入村、入室,方针不同手法各异
在横街窄巷扑朔迷离的城中村,电动自行车简直成了住户和商家的出行“刚需”。各城中村的管治方法可谓“八仙过海”,既有采纳“人海战术”阻止车辆进村,也有许多装置充电设备避免车辆入室。
作为全市首个对电动自行车“说不”的城中村,三元里阻止电动自行车入村已近8个月。2日晚,记者在三元里村看到,每个可通行电动自行车的出进口都设有门岗,工作人员向进村的车辆贴暂时通行证,穿工作服、佩带头盔、骑外卖电动车的骑手则可直接进。
在现场可见,三元里地铁站A2口邻近的进村门岗,总共两人担任,一人给通行证写时刻,另一人给车辆贴证。通行证上写有车辆进入时刻,清晰奉告凭据可在村里逗留30分钟,超时将被移车。
城中村的巷道好像毛细血管,车辆进村后不准时出来怎么办?三元里村动用许多人手巡查,即便是晚上9点的下班时刻,仍有不少身穿“三元里安全”制服的工作人员在高频率巡街。在抗英大街周围的一处泊车点,工作人员就发现一辆超时的电动自行车,他在现场逗留了五分钟,逐个问询邻近店肆“这是谁的车”,仍然不见车主,随后将车辆移走,可谓严格执行。
不过,百密不免一疏。城中村的街巷枝枝蔓蔓,主街周围是横街,横街再分叉出冷巷。而工作人员一般沿着主街巡查,再看一眼横街,未必再走进每一条横街观察冷巷,这就给车主抓住了“缝隙”。晚上8时45分,世康大街周围横街的一条冷巷里,就停着一辆17时30分进村的电动自行车,超时挨近3个小时仍“安然无恙”。
假如说三元里以人力办理为主,坚壁清野避免车辆进村;没有禁停电动自行车的海珠区三滘村更多凭借设备,要点防备车辆及电池进梯入户诱发的火灾。面对内街背巷随处可见的车辆,村里密布安置了便民充电站,让住户近在咫尺就能充电,不必把车辆或电池拿回家。
“自从有了充电站,咱们都没有在家里充电了。之前是没办法,咱们都知道风险啊,现在充电那么便利,谁还在家里折腾。”住在西滘头洲围十五巷的唐先生说,“和自家充电比较,在外面充电一个月也就多十来块钱,比较安全,这点钱能够疏忽了。”
在楼栋进口处,还贴有阻止电动自行车(电池)进梯入户的告示,而且生动地奉告住户“电动自行车着火夺命仅需100秒”。“房东也会一再劝诫咱们,车辆不能进楼。”唐先生说。
老旧小区:
楼梯间仍有违停,业主乃至拿电池进梯入户
广州中心城区散布着许多的老旧小区,不同于有保安值守的楼盘小区、因危险多而被严管的城中村,老旧小区的办理相对较松,居民安全意识亦有待加强。即便是市中心的居民小区,违规停放的现象也不罕见。
坐落越秀山体育场周围的应元路26号,是无人值勤的老旧居民楼。记者造访时,门廊里就停着一辆电动自行车,再走几步的天井里又有一辆,上面正晾着衣物,周围堆放着纸箱和泡沫箱等易燃品。天井的电动自行车正好放在一户人家的门前一米处,一旦起火将直接封堵逃生之路。两个灭火器挤在车头和墙面之间,车辆产生火灾时,拿灭火器就好像火中取栗。
应元路豆腐寮小区一栋加装电梯的楼梯楼,一楼楼梯间放着一辆电动自行车,周围也是堆放了纸箱杂物。尽管这栋楼大部分住户一般搭电梯从另一个通道收支,不走楼梯,但“不怕一万就怕假如”,假如紧迫分散遇上楼梯间电动自行车起火,七层楼的住户将无路可逃。在应元路47号,记者相同遇到类似的状况,一楼防盗门内的楼梯间也是停放了一辆电动自行车。
是否由于泊车不便利?上述居民楼邻近数十米或百来米开外的当地,就有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区域——乃至不止一个,有的仍是遮雨规划。居民把车开回家反而更费事,比方豆腐寮小区的个案,车主要从地面上三层楼梯才干抵达自家楼梯口,推车回家明显不是贪便利。
关于上述违规停放的行为,物业和居委好像也已知情。三栋楼的防盗门上,都贴了如出一辙的温馨提示——其他楼栋则未必有,提示住户请勿带着电动车或电池上楼充电,也清晰说到不能在修建物的公共门厅、分散通道、安全出口、楼梯间等方位停放电动自行车。柔性提示不见效的状况下,暂时未见办理方采纳挪车等方法处置。
不仅是违规泊车,市中心的老旧小区还有住户拿电池上楼充电。家住海珠区沙园社区的毛小姐(化名)向记者报料,她屡次遇到楼上街坊拎着电动自行车的电池搭电梯,令人心惊。街坊之间面斥不雅观,每次她都以回绝同梯表达情绪,站在原地等下一趟电梯。“咱们有业主群,有业主在群上发过电动自行车电池在电梯起火的视频,但该街坊不为所动。”间隔她家不到100米的沙园七街,就有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场所。
新规:
发现违规停放、充电要及时劝止阻止,无效要上报
2024年12月30日起施行的《广州市电动自行车办理规则》清晰,既有修建场所已设置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的,驾驶人应当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停放场所;未停放在停放场所的,物业服务人、业主委员会、居民委员会、村民委员会发现后应当及时劝导处置。
新规清晰列出了阻止的行为,其间就包含:带着电动自行车以及蓄电池进入电梯轿厢;在修建物的公共门厅、分散通道、安全出口、楼梯间以及不符合消防安全条件的室内场所停放电动自行车,或许为电动自行车以及蓄电池充电;在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放置易燃易爆风险物品。
新规要求,物业服务人、业主委员会、居民委员会、村民委员会发现办理区域内有以上违规行为的,应当及时劝止、阻止;劝止、阻止无效的,应当及时陈述镇人民政府、街道办事处或许消防救援组织、公安派出所并帮忙处理。
依据新规,物业服务人违背上述规则,对违背消防安全办理规则的电动自行车停放、充电行为未劝止、阻止,或许未及时陈述的,由消防救援组织或许住宅和城乡建设部分依照职权责令期限改正。逾期不改正,物业服务人为单位的,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,情节严重的,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;物业服务人为个人的,处正告或许五百元以下罚款。
数据:
上一年违规停放、充电行为消防行政处罚1.3万余宗
《广州市电动自行车办理规则》施行首日,广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有关担任人介绍,2024年以来,全市累计展开有关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、充电行为消防行政处罚1.3万余宗(含镇街托付法律数据)。
现在,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初见成效,全市火灾局势整体坚持平稳。2024年6月至12月(到12月5日),广州共产生电动自行车火灾551起,其间室内34起,室外517起,室内电动自行车火灾环比下降24%。未产生有人员伤亡的电动自行车火灾。
文、图/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:李天研广州日报新花城修改:张映武